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评论正文

电动汽车“戏码”火爆 政府要给市场搭好台

2015-12-11 10:09来源:能源评论作者:徐石明关键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期,电动汽车领域的火热景象可谓史无前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可谓史无前例。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国家需要一个稳增长的立足点,在既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又能带动不同产业发展的项目中,电动汽车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电动汽车产业是一个拉动型产业,既可以带动钢铁、电力行业等传统产业发展,也可以与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等新概念无缝连接,带动一批服务型产业的兴起。再者,电动汽车本身是一个革新换代的产品,代表着汽车领域甚至是能源消费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在这一新兴领域当中与制造业强国的差距比较小。如果能够快速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全有可能凭此一役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可以说,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在推动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尊重市场至关重要。比如电动汽车企业商业模式的选择问题,这完全是市场行为,中国的企业家不缺乏商业智慧,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盈利的好的商业模式自然会被摸索出来。

但是也绝然不能完全陷入对“市场力量”的美好梦想里。如果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与市场行为,像中国高铁这种项目可能永远都搞不成。想要在电动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必须用好政府之手,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体制优越性。

突破加速器

不管电动汽车的概念炒得多么火,基础技术缺位是这个产业无法规避的难题。电动汽车能不能实现普及有两个很直观的指标,一是电动汽车的综合性能能否达到安全行驶的要求,二是老百姓会不会喜欢(老百姓喜不喜欢的标准比较复杂,如:外观、价格、品牌以及充电是否便捷等)。目前,续驶能力实际达到300公里的电动汽车寥寥无几,再加上外观、价格、品牌以及充电困难等因素,显然目前的电动汽车还无法与燃油汽车相抗衡。用户接受度方面,如果将电动汽车与燃油车放在同一价格水平、同一政策环境下竞争,相信绝大多数老百姓会选择后者。

毫无疑问,电动汽车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从动力电池、控制系统,尤其是整车设计都需要突破性的进展。这是一个体系创新,如果完全依靠市场力量,周期会非常之长,因此需要政府出面来支持和引导,集中力量组织科研攻关。以电池产业为例,电池研发涉及材料科学,属于基础研究范畴,中国无法通过国外引进然后消化吸收的方式获取最新技术。而且电池产业研发周期长达十几年时间,国内有很多企业在尝试相关研究,有进展者寥寥,实现商业化更是一个不可期的梦。如果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会大大缩短依靠市场行为实现突破性进展的时间,让技术突破首先发生在中国的概率增大。

为了避免过度干预,可以由政府牵头成立行业联盟具体负责产业研发支持与规范化管理。电动汽车研发与推广涉及多个产业,一般而言,跨产业的联盟很难实现良好运作。相比于企业自发组织的联盟,由政府背书的联盟因为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而具备了顺畅运作的诸多优势。第一,这个联盟可以对内部企业形成一定约束力。第二,它可以主导行业标准的建立。第三,联盟可以形成一个针对所有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的客观评价体系,以促进企业提高效率,不断跟进与发展。

三方面的优势能够保证这样一个联盟可以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集中一点搞研发,在短时间内提升装备制造水平,无论是电动汽车本身还是充电桩,在可靠性方面形成对国外产品的竞争力。再者,在目前的电动汽车产业中,充电接口这个本来可以完全一致的技术却出现了众多相似但又互不兼容的变体。实际上,国家在这方面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现实情况是有的企业在遵循,有的企业并没有遵循。如果能够通过联盟力量强制推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大大改观。这将为下一步互联互通打下基础。

原标题:政府要给市场搭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汽车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充电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