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报道正文

进入中国电科院的正确姿势

2015-12-02 08:05来源:国家电网杂志作者:高雅 吕刚关键词: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中国电科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你知道超/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技术吗?你听说过大电网安全分析与运行控制吗?你知道大规模新能源介入电网需要哪些技术吗?不知道没关系,你总听说过中国电科院吧。

中国电科院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建院几十年来围绕电力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攻克了一大批世界性的关键技术难题,创造了几十项世界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人”这个要素。中国电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对该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做了详细的介绍。

《国家电网》: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电科院在人才培养上有哪些创新举措?

郭剑波:长期以来,中国电科院始终坚持“用事业培养人才、用人才成就事业”的总体思路,把人才培养作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首先是搭建顶尖的科研平台推动人才培养。在科研项目方面,充分发挥电力行业综合性科研机构优势,通过承担重要科技项目攻关培养人才。2006年以来,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并网等领域,我院先后有9人次担任973课题负责人,14人次担任863计划课题负责人,33人次担任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课题负责人,55人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培养了一批科研领军人才。在科研设施方面,建立了国际上功能最完整、试验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大电网科研试验条件,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等9个国字号创新基地,为攻克电力系统复杂科学技术难题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平台。在工程应用方面,通过参加重大工程建设培养人才,中国电科院先后参与了三峡电力外送、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特高压输电、青藏联网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工程专家。在国际化方面,设立了公司首个海外研发平台——国家电网公司葡萄牙研发中心,从海外引进11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到中国电科院工作,推荐超过100人在重要国际组织中担任技术官员、委员、召集人等职务。

其次是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支撑人才培养。在科研激励方面,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优化院科技基金结构,完善科技基金评审立项机制,保证创新性的思想优先得到项目资助;加大对科研项目完成质量、科研成果水平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对从事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的人员探索实行差异化考核,弱化成果指标要求,使科研人员能够沉下心来做研究;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设立了院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科技专项奖励,对科技创新活动中贡献突出的员工进行荣誉表彰,通过全方位的激励来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创造热情。在科研交流方面,设立“二零八”科学会议,行政领导只能以技术人员身份发表意见,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的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院士论坛”“电科院讲坛”等学术技术交流活动,为科研人员交流最新学术动向、不断提升科研攻关能力提供机会。在教育培训方面,打造了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离岗轮训及各类职业资格培训等在内的一体化全员教育培训体系,拓宽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再次是建立多元化的成长机制保障人才培养。

中国电科院通过构建“双通道、四序列”的员工职业生涯体系,为不同专业类别的员工搭建了多路径的职业发展通道,引导员工更加安心于走职业化发展道路,做专做精,特别是为致力于科研事业的科研人才提供了无后顾之忧的职业平台。在公司分级分类人才体系框架下,积极推进院级技术专家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育的互利共生机制,集中优势资源为核心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途径,保障优秀科研人才的长久持续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建院64年来,中国电科院先后产生了160余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专家,其中包括5名两院院士。同时,人才反哺企业,在一代又一代中国电科院人的艰苦奋斗、忠诚进取和创新奉献下,中国电科院攻克了一大批世界性的关键技术难题,创造了几十项世界第一,取得了丰厚的科研业绩和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不断将电力科技推向新的高峰。这就是我所说的“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互利共生。

邀请中国科学院声学所慈松博士来中国电科院进行科技讲座。

原标题:进入中国电科院的正确姿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输变电技术查看更多>中国电科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