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保护与控制企业正文

【域外】施耐德电气:本土化成就无国界企业

2015-11-19 14:46来源:国家电网杂志作者:崔书敏 王君怡关键词:施耐德断路器赵国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于大型跨国公司而言,本土化是开拓国际市场中无法绕开的重要课题,但要真正做好本土化并不容易。许多在本土大获成功的企业在海外市场都会出现“水土不服”,尤其是中国市场。毫无疑问,中国这样一个飞速发展、体量巨大的市场是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难以忽略的,但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败退中国市场,而电气巨头施耐德却始终屹立不倒。究其原因,成功的本土化无疑是其中关键。

扎根中国

显然,本土化策略并不是施耐德电气的独门绝技,每个迈出国门到异国发展的企业都清楚这一点的重要性。只有采取营销、管理等一系列协调战略,企业才能融入当地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环境,进而扎根、蓬勃生长。

从20世纪90年代起,施耐德中国区的业务运营和战略决策就在践行本土化。这种本土化覆盖到方方面面。

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

施耐德在中国的起步阶段是从销售做起的,经过一步步扎实的发展,扶植了一批中国的经销商和合作者。其能在中国站稳脚跟并不断壮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进入之初采取的分销网络。本地分销商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可以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不仅降低成本,还可以规避风险。分销之外,施耐德还针对OEM厂商等客户推出了直销模式,这块市场也成为施耐德电气的重要市场。在经济形势不佳的今年,其OEM业务依然取得了领先于市场平均增长速度的发展。随着销量的直线上升,施耐德电气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扩张,本地工厂和合资企业建设逐渐落地。

20 世纪 90 年代,施耐德电气开始了在中国的第一轮大规模投资。10 年间,施耐德电气中国公司以及7 个工厂、3 个物流中心相继成立,施耐德以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在中国快速生长。

进入 21 世纪,施耐德电气全力投入到了中国市场的开拓,大规模并购本土公司,成立合资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技术转移。自2011 年起,在施耐德电气的定义中,它在中国成为了真正的本土化公司。

“本土化”的最深层次是研发的本土化。施耐德电气在业务领域开疆辟土的同时,对本地化研发也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1999年起,施耐德电气就建立起了本土化的研发团队,陆续在上海、深圳、西安成立了研发中心,如今已经拥有1000余名研发工程师。充足的本土研发力量使其完全可以及时根据中国需求创新研发新品、调整产品系列、形成完美的解决方案,满足中国客户的差异化和定制化需求。

以人为魂

在施耐德电气,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家拥有179年历史的跨国公司,其中国区的员工是最多的;总部在法国,全球总裁却定居香港;现任中国区总裁朱海是地道的中国人,用了14年的时间从业务代表做到这个位置;目前,施耐德中国的最高决策团队有一半是中国人。或许正是这些中国元素,使施耐德电气这个法国企业逐渐具有了“中国魂”。 在电气领域中,施耐德电气甚至被业内称为“外企中的民企”。

这显然离不开施耐德电气制定的本地化人才战略。据悉,施耐德电气中国公司的历任总裁,尽管在风格和策略上有所差别,但在努力推进本土化这件事情上却做到了一致。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ean-Pascal Tricoire有一个中文名,叫赵国华。他是一位“中国通”,不仅能娴熟地使用中文对话,还能及时地研究中国政府文件,从中发现施耐德电气的商机。在他的观念里,施耐德电气能够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非常信任本土人才,对本土人才给予足够的信任。最高领导者对本地人才的重视显然对施耐德中国区本土化工作大有裨益,这也深刻地影响到了施耐德本土化的深度与广度。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

原标题:【域外】本土化成就无国界企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施耐德查看更多>断路器查看更多>赵国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