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企业正文

股权激励如何走出“激励陷阱”——记上海电力设计院改革历程

2015-10-12 09:43来源:中国上海政府网关键词:上海电力设计院电力企业股权激励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年亏损近500万元,到如今年营收超10亿元,盈利1.6亿元。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现在成了国内电力设计行业的明星。

是什么点燃了这家企业的“小宇宙”?答案是: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并不新鲜,不少公司都在做,但搞不好可能会起反作用。”公司总经理余寅说,企业曾走过一段股权激励的弯路,钝化的制度让公司陷入“大锅饭”式的“激励陷阱”。

怎样的股权激励才能成为“积极因子”?设计院用“变”阐述。

固化的全员持股导致“大锅饭危机”

2001年,在全国勘测设计企业第一轮改革改制浪潮中,上海电力设计院率先开启股份制改革,改制成立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改制前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设计院业务承接基本采取“等、靠、要”的方式,发展完全依赖上级公司,实行的是“大锅饭式”的薪酬机制,企业年利润为负496万元。

“当时股权激励还比较时髦,特别是全员持股更是少有。”余寅说。改制后公司股权结构为上海市电力公司持股50%、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持股40%、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其中,全体职工根据工龄、职务、职称确定出资认购额度。

全员持股这一大胆做法,加之改制后实行管理岗位全部竞聘上岗,按能力和劳动贡献进行内部薪酬制度改革,企业活力被迅速激发,公司开始扭亏为盈。

但与此同时,一个让管理层没想到的“后遗症”出现了。持股激励了员工积极性,但由于固定股份,出现不少员工少干活也可通过分红拿到比过去还多的收入,使上进心更强的员工积极性受挫。“懒散拖拉的情况开始显现,布置下去的任务不是推脱,就说手上项目没干完,总之有许多理由等着你。”余寅回想当时情况说,“激励机制出现瓶颈,‘大锅饭’重现”。

原标题:股权激励如何走出“激励陷阱” 记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改革历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上海电力设计院查看更多>电力企业查看更多>股权激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