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报道正文

技术做支撑 储能提供整体能源解决方案

2015-04-29 13:47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作者:孟凡君关键词:智能电网储能分布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可以达到调峰、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及提高电能质量等目的。日前,全联新能源商会和汉能控股集团联合发布的《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指出,2014年,全球储能产业链中企业间的技术并购和转移、战略合作较为活跃,风险投资额大幅上升,一些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储能技术,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业务范围涵盖至“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其中用户侧储能的市场份额将大幅上升。

储能产业市场活跃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全球储能行业融资总额达41.5亿美元,同比增长7.2%,其中储能研发投入占全年融资总额的72.3%。由于风险投资基金对新型高性能储能技术的发展看好,积极投入资金支持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的融资额占比明显上升,达到2013年的3.1倍。但2014年年度,储能行业整体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总额较小,单一储能企业的融资引起总额的波动,特别是由于大部分的储能项目还处在试运行阶段,正在进行商业运营模式探索,项目融资额占比较2013年同期下降了39%。

2014年,北美地区逐渐成为储能产业最活跃的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在经历了前两年的整合之后,储能的应用模式愈加明显,出现了租赁等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融资额为14.1亿美元。除了欧洲市场保持三年来的平稳发展外,澳大利亚、印度等新兴市场,储能产业稳步发展,澳大利亚主要侧重于用户储能,印度则开始建设储能示范项目,用来验证不同的储能技术的应用情况。日本市场随着对储能系统的补贴逐渐达到初始预算,储能系统的安装量开始快速下降。中国由于缺乏明确的激励政策及监管机制,储能系统仍处在示范运行阶段。

2014年,全球新规划储能项目43个,设计装机容量462MW。其中启动建设项目21个,装机容量为63MW,同比下降56.8%。截止2015年1月12日,全球累计实施的化学储能项目遍布各大洲,572个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158MW,其中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第一大化学储能技术,项目累计装机容量为644MW。

储能技术作为支撑

当前,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电力正在逐步改善传统的电网结构,为构建绿色智能的现代化电网提供能源,但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发电,其自身都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特征,其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必然对电网调峰和系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必须要有可靠的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和缓冲。

对此,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储能技术路线图》规划了未来40年储能产业发展方向。报告提出,构建高水平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平台,综合评估储能技术应用的经济性价值和市场开发潜力,并支持储能技术的研发和示范项目建设,优化辅助服务市场等。其中明确提出,通过新材料研发和规模化生产降低化学储能成本,通过改进电池成组技术来提高储能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直以来,全球储能产业未能得到长足发展,最大的原因或许还在技术方面。但巨大的市场前景引发了储能领域的投资热潮,投资热推动了储能技术的进步。2014年,全球储能产业链的技术并购与转移频繁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储能市场共发生技术并购10起,交易金额超过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技术并购资金流向美国,先进的储能技术开始向全球范围扩散。

从储能技术并购案涉及产业来看,市场需求由单一的储能装备过渡到包含控制系统的整体能源解决方案。因此,电力电子设备制造商将自身业务直接扩展至储能系统的生产,储能企业开始关注上游关键材料市场,业务范围包括锂电池电极材料、镍氢电池电极材料及新型电解液等。与此同时,多个储能系统和电力电子设备制造商强强联合,共同开发适于用户侧需求管理、输配电、可再生能源稳定输出等不同应用模式的能源解决方案。

储能涵盖全产业链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指出,越来越多的大型工业企业和涉及信息、安全领域的用户对负荷侧电能质量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储能作为智能电网兼容绿色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环节,可消除发电波动,改善电力质量,打破风电和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和消纳的瓶颈。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开始加入到这样的关系当中,产品涉及范围覆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全产业链。

2014年,储能应用模式上,用户侧储能市场较为活跃,随着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自发自用”的运营模式,需量电费(即高峰用电费)较高的地区,储能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需量电费50%以上。其中,北美地区储能系统供应商采用租赁的商业模式,每月向用户收取固定的租赁费用,降低初期投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年度储能装机容量中,公用事业采购量仍占较大的比例,主要应用于电网级储能,这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018年。随着前期用户侧储能系统使用时间逐渐接近投资回收期,其优越的经济性日益凸显,2018年后,用户侧储能的市场份额将大幅上升,成为第一大应用模式。预计到2020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1.3GW,市场年度融资额超过51亿美元。其中,美国将以3.2GW的累计装机容量位居第一,其次是韩国、德国和日本,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2GW、1.9GW和1.6GW。

在储能技术应用方面,在2015~2018年,输配电领域的应用将占主要的市场份额,其次是辅助服务及可再生能源稳定输出。2018~2020年,用户侧储能将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前期安装的用户侧储能系统即将达到投资回收期,实际的运行数据体现出将为优越的经济性,将会促进此类应用的推广。

储能产业“十三五”将大发展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指出,要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而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支撑产业和关键推手,储能产业首次被列入重点创新领域写入国家级能源规划文件。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4年中国储能电池材料及技术大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瓶颈技术,面临着成本、性能、技术选择、安全性等诸多问题,目前仍处于示范为主的初期发展阶段。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虎研究员判断,2015年开始,储能技术将逐步开始商业化。未来,储能系统将成为电力系统生产运营的必备构成部分,储能技术也将进入大规模发展期。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的非稳态特性,加之我国优质风、光自然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重心分布之间的错位矛盾,弃风、弃光等影响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始终伴随着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

储能的重要意义在于,大规模储能技术可调控风能、太阳能发电的不稳定、不连续性,实现安全、稳定供电,是实现能源多样化的核心技术。因此,储能首次被作为“9个重点创新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方向”写入国家级能源规划文件。

近年来,储能市场一直保持较快增长。3月16日。由清华大学液流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国家储能产业“十三五”重大课题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召开。

研讨会围绕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布局研究、边远地区储能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研究”、“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微电网领域储能应用与商业模式研究、微电网和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研究、可再生能源领域储能工程示范和关键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技术经济模式研究、储能系统入网规范及标准体系研究共七个课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与会专家和课题主笔单位积极沟通、讨论,对课题和行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此项目规划由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会同此领域国内40多家大专院校、骨干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本次重大课题研讨会共有15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此咨询项目的最终定稿将提交国家能源局,为制定国家“十三五”储能产业发展和政策规划提供依据。

●分布式发电与微网、辅助服务、用户侧需求响应和电动汽车并网系统是我国现阶段四个与新能源相关的重要领域。这四个领域开始涌现储能的商机与经济性。储能产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国内储能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储能市场。图为比亚迪为加拿大生产的调峰调频储能系统。

原标题:技术做支撑 储能提供整体能源解决方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电网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分布式查看更多>